2014年古琴音乐会现场

2016年,唐健垣在讲座上授课。

2019年古琴讲座现场

为更好地传播弘扬古琴文化、搭建一个古琴文化艺术交流平台,2014年、2016年、2019年,三届潍坊古琴艺术节成功举办,全国及海内外著名琴家赴潍千余人次,惠及当地及外地民众十万余人次,成为山东及全国古琴专业领域规模较大及影响深远的盛会之一。

试水成功 原本两小时的琴集持续到下午

2014年5月9日,首届潍坊古琴艺术节在郭味蕖美术馆举行。同时,中国民族器乐学会诸城派古琴艺术中心也在郭味蕖美术馆正式揭幕,这意味着潍坊在推广诸城派古琴方面又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

在全国名坊制琴展上,共汇集全国各地如琢琴堂、南风琴坊、雅韵琴筝、大宗琴坊、七星琴堂、唐人御工坊、御琴坊等知名琴坊和陶运成、宋英民、单卫林、张玉新等国内斫琴名家带来的精品古琴共80余床,还有各地藏家所藏的历代古琴琴轸、雁足等配件,3天共计接待千余人。不论是在展品的规模、质量上,还是参观人数上,此次琴展都创下了山东省同类展览的纪录,充分说明在潍坊古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古琴名家音乐会是此次艺术节最受公众期待的一项活动,千余张门票在免费放票当天就被一抢而空,当晚的潍坊大剧院更是座无虚席,很多省内外观众专程而来,只为享受这场由各地名家共同上演的古琴盛宴。

艺术节除了琴展及音乐会外,还开展了互动性强的山东琴集及古琴名家讲座等活动,使各地琴家、琴人、爱好者们更深入、细致地交流古琴艺术与文化,原计划两小时的琴集也因听众的热情而持续到了当天下午。

首届潍坊古琴艺术节的举办,让古琴这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民族乐器和文化符号在潍坊乃至山东地区得到了更为广泛和深刻的传播,艺术节也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对推动古琴在山东的传承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再踏征程 市民对古琴的爱与了解明显加深

继首届潍坊古琴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后,2016年1月4日至6日,第二届潍坊古琴艺术节暨全国古琴研讨会在潍坊市博物馆、潍坊大剧院再次成功举办,来自海峡两岸暨香港的70余位古琴艺术家再聚鸢都,共抚丝桐。不仅有多场名家音乐会、山东琴集、古琴主题珍品展,更有专题讲座、全国古琴学术研讨会、打谱成果音乐会等系列学术活动,是一场高规格、全国性的古琴艺术盛会。

在本次艺术节中,全国古琴学术研讨会首次在潍坊落地,14位琴界名家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探讨古琴艺术,特别是对诸城派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深入讨论。

香港著名琴家、民族音乐学博士、中国古琴学会前副会长、甲骨文研究专家唐健垣在市博物馆带来了一场讲座,题为“商代甲骨文有记载用弦乐器祭祀吗”,唐健垣以其多年研究甲骨文的经验,旁征博引,从文字历史沿革的角度讲述“琴”字由来,也为琴友理解琴文化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流派纷呈——中国古琴名家音乐会(二)”在3小时的演出中,演奏了《潇湘水云》《泛沧浪》《搔首问天》《捣衣》等经典传统曲目,也有《玄武鹤鸣》《西域行》《荷风》《兰陵王》等一系列新创作的曲目。诸城风骨、广陵雅韵、金陵气派、九嶷文章……各派琴曲的独特韵味被彰显得淋漓尽致。

为期3天的第二届潍坊古琴艺术节与首届艺术节相比,潍坊市民对古琴的热爱和了解明显加深了,从场场爆满的音乐会,到座无虚席的艺术讲座,甚至在学术性很高的打谱研讨会上,也能见到潍坊当地前来列席旁听的琴友……古琴在潍坊的普及和发展日趋明显,令到场的每位琴家感到振奋。

相比第一届时的“看热闹”,艺术节的“升级打造”让潍坊本地人有了“看门道”的机会——除了收获古琴的音乐之美,更感受到其背后的历史价值,自我文化认同也有所加深。

共襄盛举

古琴文化不应缺席

2019年,阔别三年的第三届潍坊古琴艺术节在1532文化产业园美术馆拉开帷幕。开幕式上,回顾了古琴复兴、发展的过程,对于近年来潍坊古琴文化艺术发展的充分肯定,更对未来古琴文化在潍坊的发展表达了美好祝愿。

除了历届精彩纷呈的精品音乐会,在本届艺术节活动中,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著名琴家杨青展开了关于“如何在文化视野下观照古琴”的专题讲座。他表示,古琴艺术博大精深,以曲目丰富著称,在传承古琴的体认中,需要多方位、立体地从社会各个层面进行尝试与实践,探索古琴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道路,特别是了解古琴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拥有30年斫琴经历的著名琴家张玉新则与大家漫话自己的斫琴心路,饶有趣味又诙谐的讲解引发阵阵掌声。此外,为了让参与者近距离直观了解古琴文化,张玉新还携其亲自斫制的各式古琴及修复的老琴,为广大琴友和收藏爱好者奉上了专题琴展。张玉新被誉为“琴界官窑”,制琴严循古法,漆面精美、音色温润松透,充分展示了琴的形制之美。

三届潍坊古琴艺术节成功举办,全国及海内外著名琴家赴潍千余人次,惠及当地及外地民众十万余人次,成为山东及全国古琴专业领域规模较大及影响深远的盛会之一。潍坊七弦琴院是第三届古琴艺术节策划和承办方,院长赵梓皓表示,琴院有幸见证和参与了诸城派古琴在潍坊大地的复兴历程,回想为此作出的种种努力,赵梓皓只说:“作为传统艺术,古琴不应该缺席。”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