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拨弦乐器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琴一般通长120厘米,最宽处约20厘米,弦下无品、柱、码支撑,琴面髹漆[4],有七根弦,十三个徽,通过十种不同的拨弦方式,演奏者可以演奏出四个八度。古琴的演奏有散、按、泛三种基本技巧。同一个音高可以在不同弦、不同徽位用散、按、泛等不同方法奏出,音色富于变化。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中国古琴因地域影响、师承影响、传谱的不同分为9个派别,包括浙派、虞山派、广陵派、浦城派、泛川派、九嶷派、诸城派、梅庵派、岭南派等,代表人物有郭楚望、严天池、丁承运等[1][2]。看主要流派
古琴和古筝的区别:一是形制不同,琴小弦少,筝大弦多;二是音色不同,古琴是长弦震动,琴体发音,音色松沉低缓,余味悠长,古朴典雅,古筝音色相对比较洪亮,淳厚华丽;三是历史渊源不同,在古代文人爱琴,视琴为高雅脱俗的象征,相较而言,筝乐更偏向民间俗乐[4]。看外貌特质
古琴十大名曲包括:《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潇湘水云》《醉渔唱晚》《梅花三弄》《阳春白雪》《阳关三叠》《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2]。看琴谱琴曲
古琴现存最古老的文字谱是南朝梁代丘明所传的《碣石调·幽兰》[5]。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