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微课堂 | 陶潜虚按无弦琴(一)
你能听懂的古琴文化课
一段在现实生活中已然被遗忘的古老艺术
却是保留在我们的文化里
回荡三千年的传奇……
欢迎来到高宇老师的 “古琴微课堂”
听我为您说古琴 :
▲
主讲:高宇
— 微课堂回顾—
【文字整理】:
陶潜虚按无弦琴(一)
话说晋宋之际大诗人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令人千古传颂。除此之外,陶潜还是一个以弹无弦琴出名的琴家,古今琴史著作往往忘不了要把陶潜的大名列上。然而《晋书》上却说陶潜“性不解音”,根本不懂音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陶潜,字元亮,又字渊明,后世之人习惯称他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的祖父做过郡太守,父亲淡于功名,家境日见衰微,到了陶潜支撑门庭时,更是家无隔夜粮。为了衣食之需,他不得不离家去做官,但因受不了官场的恶习拘束,即挂冠拂袖而去。陶潜曾经人荐举做了彭泽县令,为官仅八十多天,便辞官回家了,原因大概是“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从此,陶潜在僻静的乡村坚持躬耕,直到终老。
《伯牙鼓琴图卷》
元 王振朋
陶潜彭泽解印卸官,隐居山野茅庐不随俗浮沉,笑看那些企图留名身后的人。清代张随有一篇《无弦琴赋》,对陶潜虚按无弦琴进行了追述,表达了逸旷清远的人生境界。陶潜喜欢以琴来陶冶性情,以酒来怡养心神,但饮酒没有限量,琴也没有丝弦。他家琴桌上长年摆着一张琴,这琴上不安弦,也没有作为音阶标记的徽。每当朋友来访相聚,酒酣耳热之际,陶潜兴致盎然,总不免要取琴过来,醉眼朦胧地虚按一曲。朋友十分诧异,为何总爱弹无弦琴,难道陶潜真的“性不解音”?
陶潜在《与子俨等疏》曾用寥寥几笔,为自己作了自画像:少学琴书,偶爱闲静,正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渐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这说明了他是一个落脱事故,忘怀得失,十分注重精神生活的人。正因如此,他一生所好惟有琴、书、酒。他的诗中常常提及琴:“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弱龄寄事外,委怀连琴书”;“清琴横床,浊酒半壶”;“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他在《归去来兮辞》中说辞官归田“乐琴书以消忧”。从陶潜自述中,可看出他从小学琴,又善于弹琴,以琴为伴,以琴消忧,如果说他“性不解音”,似乎叫人有点不可思议。
《溪岸抚琴图》
一日,太阳落山,夜暮降临,群星闪烁,陶潜与朋友在庭院梧桐树下对座,此时他兴致甚佳,抚摸着伴随他多年的无弦琴,对朋友说:“今夜风清月朗,我为你弹奏一曲。”说完用双手有节奏地按拍琴板,边弹边说:“你听这《幽兰》虽没有声响,却如庭园的花草一样芬芳;这《流水》还没有弹奏,却似屋后的小溪潺潺流过。”
朋友大惑不解,见他弹琴好似装模作样而已,没有一点琴音,就说:“先生弹琴堪称人间妙手,为何不拨弦弹奏一曲,以娱耳目?”陶潜笑道:“我曾有诗云: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人只要心境平和就乐曲畅快,本性宁静就音声具备。和从内心发出,静并非从外传来。如果从琴曲中寻求平和,那么就会琴曲自弹而平和丧失;从琴音中去获得宁静,就会沉溺于琴音之中,使沉静消失。
《听琴图》张路
因此,虚按着无弦琴而志意自得,去掉了弦线却大道弘扬。难道一定要有引诱玄鹄都来跳舞,惊动赤龙跃出深潭的琴音吗?像这样用手指虚按着,心境和逸,接着而对和风舒颈长啸,岂不是获得天然意趣,得意忘形。”说罢,陶潜按琴唱道:乐无声兮情逾倍,琴无弦兮意弥在。天地同和有真宰,形声为何迭相待。
李子牧 《松溪抚琴图》
朋友听了这歌以后,与陶潜将有一番精彩的对话,我们下集详解。本集的背景音乐,请听已故古琴家成公亮先生演奏的《归去来兮》。
【高宇古琴微课堂】系列
首发于:喜马拉雅FM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