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姜曼 实习生 康聚恺

“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古琴是为数不多的土生土长的传统民族乐器,古朴苍劲、高雅深沉的琴声流传了几千年。而让人想不到的是,目前国内很多高端的古琴,竟然产自临沂市郯城县一个偏远的小村庄,而斫琴技艺传承人陈乃峰就是这些古琴的知音。

古琴的木材_古琴用木_制造古琴的极品木材

十多个流程近二百道工序,

槽腹、手感、最能看出斫琴师技艺水平

9月12日,记者来到郯城县泉源乡南夹埠村,见到了琅琊古琴研究所创始人陈乃峰,他正在工坊内赶制一批定制的古琴。

一块块上百年的老料,经过选料、打胚、挖槽腹、鹿角霜灰胎、髹漆、安装配件等十几个流程、近二百多道工序 反复斫制、研究下,一把古琴才能做好。陈乃峰说,制作古琴的工艺非常复杂,一般一批琴的制作需要两年以上的周期,仅打磨,就需要几百遍。古琴所用的木料,都是选用百年以上的老房梁,通常为杉木、梧桐、银杏木、金丝楠木等。好料可遇不可求。”年岁越长的木料越不易变形,随着水分、胶脂的自然蒸发,木料发出的音色也就逾加余韵悠长。“

制造古琴的极品木材_古琴用木_古琴的木材

这些复杂的环节中,“塌腰”最能看出斫琴师的技艺水平,因为它的平衡度决定着古琴的第一选项——手感。所谓“塌腰”就是古琴背面看似凸起,实则凹下的位置。“琴面有前后、左右两个弧度,弧度掌握不好,就会严重影响古琴的音色和手感。”陈乃峰介绍,古琴制作不但需要木工技术,还需要综合掌握工艺外观设计、书法篆刻艺术、调律等。“古琴声音是非常重要的,想把声音做好,首先要处理好面板厚度、底板的厚度和槽腹的深度之间的比例关系。”斫琴时就需要随时注意调整这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以求达到最佳的音色效果。

在行内流传,大厂通常都不做古琴。”因为制作周期长,事后往往需要隔一两年后才能发现问题,质量标准难以控制。”让很多人因此对斫琴望而却步。

琅琊古琴历史悠久,

就地取材巧用木料

陈氏斫琴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明弘治年间,到此已经是第21代传承。

陈乃峰与古琴结缘,离不开祖父陈德久先生的谆谆教诲。那时候,木工、音律、漆艺、设计、书法等斫琴技艺样样都学,直到20多岁的时候,他才完全掌握了斫琴技艺。此外,为了调出精准的声色,当年祖父还要求他学习吹管乐器,固定的律管对古琴调音有很大的帮助,使得他只闻其声就可以辨别乐器的档次。

一位斫琴师的工艺高低,不仅决定着一张古琴的音色和形制,还有其文化内涵。陈乃峰对各种传统民乐的制作都十分熟悉。“要想做出满意的乐器,自己必须首先会弹奏,这样才能了解制作的精髓。”

古琴的木材_古琴用木_制造古琴的极品木材

在他的琴室内,记者看到各式各样的古琴挂满了整面墙。他介绍,古琴仅样式就有上百种。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床古琴。市面上对外行人来说,颜色、款式极为相似的古琴,在陈乃峰看来,即使是“双胞胎”,但随便打眼一瞧,还是千差万别。手感顺滑、琴音余味悠长是他斫琴标准。到目前,他斫琴2000多床,尤为注重细节的掌控。“比如琴徽比例处理不好,音准就难把控。或一次打磨失误,可能需几十次打磨修正。”看似一处细节当时没有处理好,以后损失的将是十倍的功夫。因此,马虎不得。

市面上一把古琴能卖价四五十万,在陈乃峰这里,也只需要几万块钱。他随手拿起身旁的一把古琴,对记者说,像这样的在一千块钱左右。“咱们做古琴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让更多喜欢的人了解琅琊古琴,知道品牌。”这对很多入门学员来说,是件特别高兴的事情。“别认为价格低就不好,这一千多的古琴,咱们也包着用。音色、手感也按专业级要求制作。”面对自己的作品,陈乃峰充满自信。

追求细节的卓越

多项专利技术获大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除了到全国各地“淘”木材,陈乃峰还常和斫琴师探讨切磋工艺。现在,他将选料放在了银杏树上。“郯城是银杏之乡,取材便利。加之木质细腻、均匀、油脂少,是制作古琴的理想材料。”古琴千年不坏。他制作的一些面底板采用银杏的古琴,弹奏出的音质洪润,别有一番味道。

陈乃峰还十分重视对古琴制作技艺的创新与改良,所有的创新都源自不懈的亲身实践。记者看到,在众多古琴中,有一种琴背面带个叫“电音音频”的插孔,这就是陈乃峰的发明专利。“多腔共鸣电音古琴解决了传统古琴演出时声音小、普通拾音器容易受噪音干扰、容易啸叫、拾音不均衡等难题,并获得了发明专利。”这种古琴多次在展会、会堂、演出大厅等公共场所使用,均受专业人士好评。而由其亲斫的古琴作品也多次在国内、国际各大文化博览会展出并获奖,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琅琊古琴的独特魅力。

古琴的木材_制造古琴的极品木材_古琴用木

每天在工坊内,一干就是15-18个小时。也只有这个时候,陈乃峰才是最放松的,他已经完全投入到自己的斫琴世界中,木头和工具相互敲击摩擦的声音,对他来说就是天籁之音。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陈乃峰总忙里偷闲,喜欢拂琴一曲,伴沉香悠悠,乐以抒怀。在记者的要求下,陈乃峰弹奏了一首古曲。这时,悠扬的琴声飘出小院,飘向天际。